刑事犯罪辩护

当前位置 /首页/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列表

拒不认罪的表现有哪些?

拒不认罪的表现有哪些?

法院审理刑事案件的时候,会综合各种因素判刑,大部分犯罪分子在压力之下都会认罪伏法。有些犯罪分子执迷不悟,在法院审理过程中还拒绝认罪,对于这种态度,法院不会从轻处理,也不能用于缓刑。那么,拒不认罪的表现有哪些?下面我们一起跟随小编了解下。

一、拒不认罪的表现有哪些?

嫌疑人拒不认罪是指犯罪嫌疑人辩解或沉默。根据刑事诉讼法律法规,犯罪嫌疑人有拒绝自证其罪的权利。但是刑事诉讼惩罚犯罪的依据是事实和法律。如果有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没有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也能定罪。《刑法》第六十二条规定:我国法律对于非犯罪情节从重处罚只有法定从重处罚,不存在酌定从重处罚。

根据《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的说明,酌定情节可以分为从宽情节和从严情节,并不存在从重情节。我国法律对非犯罪情节需要酌定从重的,如累犯、毒品再犯、国家安全累犯等均以明文形式进行了规定,即一切非犯罪从重情节均为法定,不存在酌定形式。我国法律未授予法官拟制法律的权利,因此非犯罪情节从重处罚不存在法定以外情况。

二、犯罪嫌疑人没有认罪可否定罪?

对证据的真实性,应当综合全案证据进行审查。对证据的证明力,应当根据具体情况,从证据与待证事实的关联程度、证据之间的联系等方面进行审查判断。证据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共同指向同一待证事实,不存在无法排除的矛盾和无法解释的疑问的,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没有直接证据,但间接证据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

1、证据已经查证属实;

2、证据之间相互印证,不存在无法排除的矛盾和无法解释的疑问;

3、全案证据已经形成完整的证明体系;

4、根据证据认定案件事实足以排除合理怀疑,结论具有唯一性;

5、运用证据进行的推理符合逻辑和经验。

三、哪些案件不能适用认罪认罚案件?

认罪认罚案件必须要确保宽严有据、罚当其罪,避免片面地从严和一味地从宽这两种错误的倾向。从保障人权和确保司法公正角度,以下几类案件不适用: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属于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2、未成年人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他们的代理人和辩护人对未成年人认罪认罚有异议的;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不构成犯罪,以及有其他不宜适用的情形。对犯罪性质恶劣、犯罪手段残忍、社会危害严重的犯罪分子,其坦白认罪不足以从轻处罚的,也必须依法严惩。

综上所述,拒不认罪属于不能判处缓刑的情况,犯罪嫌疑人有拒不认罪的表现,法院不会考虑从轻处理,即便可以判处缓刑的,也不能做出这样决定。如果犯罪嫌疑人不认罪,只要法院收集的证据材料完整,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可以证实犯罪的,依然可以作出合理的量刑。

TAG标签:认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