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赔偿

当前位置 /首页/刑事辩护/国家赔偿/列表

刑事案国家赔偿需要什么条件?

刑事案国家赔偿需要什么条件?

在现代社会中,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是为人民服务,当我们享受国家提供服务的同时,不免会有滥用职权的现象发生,那么当我们的人身权、财产权造成损害时,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申请国家赔偿,那么在刑事案国家赔偿需要什么条件呢?哪些情况符合国家赔偿条件呢?相信我们会在下文中得到答案。

一、赔偿项目的具体赔偿标准

在确定赔偿标准方面,《国家赔偿法司法解释(一)》全方位借鉴了民事侵权的赔偿标准,如医疗费赔偿标准、护理费赔偿标准、残疾生活辅助器具费赔偿标准、误工减少的收入赔国家赔偿法修改后,承担赔偿责任的机关是比较明确的,但因司法活动比较复杂,加之存在一些司法不规范的问题,导致认识上产生分歧。比如,公安机关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后,检察机关又采取逮捕措施的,或者对公民采取拘留和逮捕措施后,审判机关曾作出有罪判决的,在公民最终确定无罪的情形下,由谁作为赔偿义务机关存在不同认识。再比如,根据《国家赔偿法》第21条第4款规定,二审改判无罪,以及二审发回重审后作无罪处理的,作出一审有罪判决的法院为赔偿义务机关。但一些地方二审发回重审后,法院没有作出无罪判决,有些是检察机关撤回起诉作不起诉处理,还有些案件被退回公安机关作撤案处理,这类案件由哪个机关作为赔偿义务机关,各地做法不一。

为了方便赔偿请求人申请刑事赔偿,规范刑事赔偿处理程序,根据国家赔偿法中“赔偿义务机关后置”原则,《国家赔偿法司法解释(一)》明确了几种特殊情形下的赔偿义务机关:

1、根据《国家赔偿法司法解释(一)》第11条规定,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后又逮捕,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作出逮捕决定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2、根据《国家赔偿法司法解释(一)》第12条第1款规定,对于二审发回重审的案件,无论其后是作出无罪判决,还是检察机关撤回起诉作不起诉决定,或者撤销案件的情形,均由作出一审有罪判决的法院作为赔偿义务机关。

3、根据《国家赔偿法司法解释(一)》第12条第2款规定,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后作无罪处理的,作出原生效判决的法院为赔偿义务机关。实践中,启动审判监督程序后,对被告人无罪并不一定是改判确认,也可能是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撤诉等其他无罪处理方式。对于这些无罪情形,赔偿义务机关都是作出原生效判决的法院。规定上述第二、三种情形的理由,主要是认为该法院是以有罪方式作出过最后处理的国家机关。

偿标准、身体伤残赔偿标准、抚养费赔偿标准等。在财产损害赔偿标准方面,借鉴了《侵权责任法》第19条“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方式计算”的规定。考虑到刑事赔偿的特殊情况,最大限度给予受害人以权利救济,对于扶养费赔偿标准,规定“能够确定扶养年限的,生活费可协商确定并一次性支付。不能确定扶养年限的,可按照二十年上限确定扶养年限并一次性支付生活费,被扶养人超过六十周岁的,年龄每增加一岁,扶养年限减少一年;被扶养人年龄超过确定扶养年限的,被扶养人可逐年领取生活费至死亡时止”;对于残疾赔偿金标准,《国家赔偿法司法解释(一)》规定:“有扶养义务的公民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赔偿金可以根据伤残等级并参考被扶养人生活来源丧失的情况进行确定,最高不超过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二十倍。”

此外,《国家赔偿法司法解释(一)》第20条规定了利息赔偿标准。《国家赔偿法》第36条第7项规定,“返还执行的罚款或者罚金、追缴或者没收的金钱,解除冻结的存款或者汇款的,应当支付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由于此条规定较为原则,对于如何确定“同期”以及“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的标准均未予明确,《国家赔偿法司法解释(一)》对此明确规定,利率参照赔偿义务机关作出赔偿决定时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整存整取定期存款一年期基准利率确定,不计算复利。计息期间自侵权行为发生时起算,至作出生效赔偿决定时止;但在生效赔偿决定作出前侵权行为停止的,计算至侵权行为停止时止。

二、侵犯财产权刑事赔偿的审查范围

《国家赔偿法司法解释(一)》第3条进一步明确了侵犯财产权的刑事赔偿审查范围。根据《刑事诉讼法》,将7种侵犯财产权的情形纳入刑事赔偿审查范围,确保财产权受到侵害的赔偿请求人有权获得国家赔偿。如该条规定,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或者逮捕措施,在解除、撤销强制措施或者强制措施法定期限届满后超过一年未移送起诉、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撤销案件的;未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或者逮捕措施,立案后超过两年未移送起诉、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撤销案件的;对生效裁决没有处理的财产,或者对该财产违法进行其他处理的等7种情形,且办案机关未依法解除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或返还财产的,属于侵犯财产权的刑事赔偿范围。

三、侵犯人身权刑事赔偿申请受理条件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17条规定,公民申请刑事赔偿应当以“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为前提。在司法实践中,绝大多数赔偿请求人是在刑事诉讼程序终结之后才提出赔偿申请,赔偿义务机关、复议机关和法院赔偿委员会一般也要求赔偿请求人提交司法机关撤销案件决定书、不起诉决定书或者无罪判决书,才受理赔偿申请。这可称之为受理刑事赔偿申请的实质要件。对赔偿请求人而言,则要依据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相关法律文书,提出赔偿申请才能获得受理。这可称之为受理刑事赔偿申请的形式要件。

司法实践中,有的司法机关不依法及时对案件作出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结论,案件悬而不决,导致国家赔偿程序因欠缺形式要件而无法启动。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保障公民申请刑事赔偿的程序性权利,《国家赔偿法司法解释(一)》第2条对“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内涵与外延进行明确,将6种特殊情形认定为刑事赔偿中的“终止追究刑事责任”。即办案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终止侦查的;解除、撤销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措施后,办案机关超过一年未移送起诉、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撤销案件的;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法定期限届满后,办案机关超过一年未移送起诉、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撤销案件的;检察院撤回起诉超过30日未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法院决定按撤诉处理后超过30日,检察院未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法院准许刑事自诉案件自诉人撤诉的,或者法院决定对刑事自诉案件按撤诉处理的。

上述规定实现了刑事赔偿申请的受理从形式要件向实质要件的重大转变,不仅保障赔偿请求人的赔偿权利,避免“救济无门”,而且较好地解决了刑事诉讼程序与刑事赔偿程序的衔接问题,能有效地规范刑事诉讼中公权力的使用,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疑罪从挂”侵犯当事人权利的情形,使国家赔偿法的权利救济保障功能得以发挥。

TAG标签:刑事案 国家赔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