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祕密

當前位置 /首頁/智慧財產權/商業祕密/列表

不應忽視哪些細節?,認定侵犯商業祕密罪

侵犯商業祕密罪,指以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祕密,或非法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或獲取的商業祕密,給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行為。認定侵犯商業祕密罪,不可忽視的細節有哪些?下面,本站小編為您介紹。

認定侵犯商業祕密罪,不應忽視哪些細節?

在司法實踐中,如何認定侵犯商業祕密罪,因對證據及法律適用方面看法不一,主要存在以下兩大爭議。
  如何認定技術資訊屬於商業祕密?

一方面,要看涉案的技術資訊是否“不為公眾所知悉”,即具有非公知性。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不正當競爭民事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9條規定,有關資訊不為其所屬領域的相關人員普遍知悉和容易獲得,應當認定為“不為公眾所知悉”。司法實踐中對商業祕密的非公知性的認定主要依據相關鑑定意見,但需要注意的是,鑑定機構在出具該技術資訊具有非公知性的鑑定意見之前,要對國內外資料庫進行相關檢索,以保證鑑定意見的嚴謹性。

另一方面,要看權利人是否已採取保密措施及保密的範圍和程度。保密性是指權利人對其資訊採取了合理的保密措施,將該資訊作為商業祕密進行管理。其大致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商業祕密權利人主觀上必須具有保密意願,客觀上採取了保密措施。二是對商業祕密採取的保密措施應在合理範圍內。即權利人所採取的保密措施足以提示一般人合理注意到商業祕密存在即可,並不要求權利人採取絕對的、極端的保密措施。
  對權利人造成的損失金額如何認定。根據刑法的規定,給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是構成侵犯商業祕密罪的必備要件,但如何計算重大損失,法律並沒有明確規定。特別是在某些公司賬目不全,無法計算其生產成本的情況下,如何準確計算因侵權行為所獲得的利潤,更是實踐難點。

目前,對權利人造成的損失金額,司法實踐中主要存在以下三種計算模式:

一是侵權人的銷售收入減去權利人的成本;

二是侵權產品的銷售收入乘以同行業的平均利潤率;

三是侵權產品的銷售量乘以權利人被侵權前的平均銷售利潤。

如果採用第一種計算模式,一方面由於權利人在生產過程中需要支付技術使用費、廣告費等費用,其生產成本要遠大於侵權人的生產成本,另一方面侵權人為了佔有市場,其銷售的價格有可能是權利人銷售價格的一半,顯然,這種計算方法不能客觀反映出權利人的實際損失。如果採用第二種計算模式,一方面存在前述侵權產品銷售收入過低的問題,另一方面同行業的平均利潤率也難以估算,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採用第三種計算模式,即通過對權利人同期銷售被侵權產品的平均銷售利潤進行司法審計後,再乘以侵權人銷售的侵權產品數量,計算出侵權行為對權利人所造成的損失。此種計算模式既充分考慮到侵權行為的直接後果是擠佔了權利人產品的市場份額,又較為準確地估算出權利人的損失數額,具有可操作性。

侵犯商業祕密罪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侵犯商業祕密罪量刑標準是什麼?

侵犯商業祕密罪的相關法律規定

TAG標籤:侵犯 認定 商業祕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