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罪辯護

當前位置 /首頁/刑事辯護/無罪辯護/列表

2021假想防衛是指的什麼?

一、假想防衛是指的什麼

2021假想防衛是指的什麼?

假想防衛是指行為人由於主觀認識上的錯誤,誤認為有不法侵害的存在,實施防衛行為結果造成損害的行為。對於假想防衛,應當根據認識錯誤的原理予以處理,有過失的以過失論,無過失的以意外事件論。

如果他人尚未著手實行不法侵害,行為人預先加以打擊,屬於“事先防衛”。如甲、乙在激烈爭吵之後,甲看見乙扛著鋤頭朝他家走來,便繞到乙的背後,一石頭將其砸傷或砸死。乙朝他家走來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有不法侵害的意思,來打架滋事,但是乙還在路上,尚未開始實施傷害行為,不屬於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甲屬於事先防衛,不成立正當防衛。另一種可能是乙根本無不法侵害的意思,不過是路過而已,那麼,甲屬於假想防衛。

二、假想防衛負什麼刑事責任

在假想防衛的情況下,行為人對他人實施的防衛行為雖然是故意行為,但這種故意是建立在對客觀事實的主觀認識錯誤的基礎之上的,那麼行為人做出傷害他人的行為需要負什麼刑事責任呢?可以從下面幾方面分析:

(1)行為人應當預見到沒有不法侵害而沒有預見,造成危害結果,應負過失犯罪的刑事責任;

(2)行為人由於不能預見的原因引起了防衛行為,而在防衛過程中從使用的工具、打擊的部位、造成的後果顯屬不當,叫假想,行為人應當對過當的結果負責,可以比照防衛過當來處理。責任比第一種輕一點;

(3)主觀條件的限制,行為人不可能預見到,所採取的手段方法也無不當之處,應屬於意外事件;

(4)行為人既是假想防衛,也是提前防衛,主觀過錯應屬故意。

假象防衛並不屬於正當防衛,因此要是造成了損害的話,那麼多少還是要承擔一些法律責任的,因為這已經被列入了防衛過當的範疇內。但究竟是以過失犯罪論處還是按照意外事件處理,就要結合具體的情況加以分析。不過,無論如何成立假象防衛都是不能以故意犯罪來處理的。

TAG標籤:防衛 假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