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安置

當前位置 /首頁/徵地拆遷/拆遷安置/列表

開荒種地,沒有確權,土地補償應該歸誰拿

坐落於重慶的某個小村莊裡有一片土壤貧瘠的荒地,沒人耕種,也很難能種出果實來。張老漢帶著兩個兒子經過了三年的細心經營,終於能在這片荒地上看見了果實。二十年來,張老漢一家依靠這片荒地種的莊稼養活了一家老小,也沒有想過辦理任何手續。如今,拆遷的人來了,張老漢一家卻只分得了青苗補償,土地補償歸了村集體。這讓張老漢難以接受,心中產生了這三個疑問。

開荒種地,沒有確權,土地補償應該歸誰拿

農村荒地到底是誰的?

村裡的土地除了給村民承包的土地之外,還有許多質量不是很好的土地,這些土地往往沒有得到分配,成為了荒地。我們俗稱的“四荒地”是就指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未利用的土地,由於在現行經濟環境中未得到充分、合理、有效利用,一般都不會有人在意它的權屬。

追根溯源其實能發現,這些土地還是村集體的。

因為,我國的土地性質只有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兩種,不存在無主土地。因此開墾“四荒地”,也應當及時取得土地的承包經營權,將集體土地變為自己的承包地。否則遇到拆遷,土地補償可就不一定全是您的了。

開荒地可以獲得哪些補償?

說到底,開荒地怎麼補償還是要看開墾人在荒地上種了什麼作物。

根據《土地管理法》47條,徵收土地的,按照被徵收土地的原用途給與補償。

就拿耕地來說,徵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被徵收土地上的附著物和青苗補助費。安置補助費和地上附著物的補償可能好爭取,但是對於沒有合法開荒的村民來說,要想獲得土地補償費可能難了,畢竟你都不是土地的合法權利人,而土地補償費又恰恰是所有補償中的大頭。

如何合法取得開荒資格?

《土地承包法》第三條規定,農村土地承包採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家庭承包方式,不宜採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農村土地,可以採取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

荒地和其他的集體土地一樣,既可以通過家庭聯產承包的方式取得承包經營權,也可以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進行承包。總之,要合法開墾“四荒地”就必須要取得承包經營權。

在現實生活中,農民開荒通常存在兩種情況:一種是經過了村集體的同意,已經簽訂了承包合同;另一種,也是最多的一種情況,沒有經過村集體的同意,認為反正是沒人認領的土地,擅自開荒。

這樣的村民將大半輩子的心血付出在自己開荒的土地上,遇上徵收,要土地確權證你沒有,要合同你也沒有,只得啞巴吃黃連,看著鉅額的土地補償流進了集體的賬戶裡。

開荒的村民可能不知道,其實只要是合法開荒,是不會輕易地收回您的土地的,國家鼓勵大家將荒地利用起來,既發展了農業,也會讓生態更加和諧。

在《土地管理法》第四十條規定了:開發未確定使用權的國有荒山、荒地、荒灘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的,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可以確定給開發單位或者個人長期使用。

律師觀點:

將荒地開墾成和其他土地一樣本身就是件大工程,為了不讓開墾的辛苦白白浪費,等到要徵收了才後悔沒簽承包合同。

村民朋友們,如果您正想要開荒,一定要向村集體申請獲得批准,合法擁有承包權,或者及時補籤承包合同,徵收時才將自己應得的補償拿全。

如果你已經面臨徵收了,也是可以獲得青苗費的。遇到補償不合理的情況,及時通過法律途徑維權。